时间:2022-10-12 22:18:52 | 浏览:561
花朵财经原创
谈起洋河股份,绝对算得上是中华白酒行业中的翘楚。
2006年,洋河股份规模才不过十亿元,体量可以说很难与泸州老窖约20亿元的规模,以及山西汾酒约15亿元的规模媲美。
但接下来,洋河股份的表现却十分耀眼。2006-2011年,洋河股份几乎每年营收增速均保持着超50%以上的增速增长。
能够取得如此成绩,靠化缘自然是化不来的。多年来,洋河股份一直在江苏着力推进当地白酒企业整合,同时在加速打破省内强、省外弱的市场格局,立志成为全国性白酒厂商。
时至今日,公司主导产品梦之蓝、天之蓝、海之蓝、洋河大曲、双沟大曲等系列白酒,也已经在全国享有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不过一顿操作猛如虎过后,如今洋河股份的巨大风险已若隐若现。
发展初期的洋河股份,扩张主要靠企业整合以及深度分销模式。
比如在2009年上市后,洋河股份立即着手了分批收购双沟酒业股权,将江苏白酒老二收入囊中。至此,洋河股份开始坐拥“洋河”和“双沟”两大中国名牌。
到2016年,洋河股份又直接深入了茅台的腹地,以1.93亿元拿下贵州贵酒,后又对其继续增资7.5亿元,借此成就公司白酒省外扩张的盛夏未来。
在豪饮白酒的同时,洋河股份对红酒市场也展开了追逐。2018年初,公司通过集中竞价,夺得了智利葡萄酒商VSPT 12.50%的股权,成为其重要股东。
单凭整合并购而管理跟不上,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洋河股份率先在白酒行业引入了深度分销模式。
与传统白酒分销模式厂家负责生产和广告投入等品牌建设,产品到达终端和消费者的过程由经销商负责不同的是,洋河股份于2006年率先在白酒行业采取经销商与厂商“1+1”共同运作市场的渠道模式。
即厂家同时负责业务人员管理、网络开发、终端维护、陈列与促销执行等主要工作,而经销商只负责物流和资金流。深度分销模式下,经销商被定位为主要负责物流的配送商,获利差价较小,但经销商可以保证稳定收益,故而形成稳定渠道。
得益于这一模式,洋河股份的经销商规模发展速度也十分迅速。2008年,洋河股份的经销商数量为475家;到2018年,这一数字已增至超10000家。
基于深度分销模式以及企业整合的双擎发力,到2018年洋河股份营收规模也达到了最巅峰的时刻,以242亿元的营收稳居业界老三。
对于洋河股份而言,豪赌企业整合和深度分销模式是它一战成名的关键。不过世事往往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首先来看看洋河股份的红酒业务。尽管该业务运作多年,甚至还通过VSPT锁定了海外产品资源,但该业务始终未见起色,甚至出现了衰退。
2018-2020年,洋河股份红酒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2.74亿元、1.94亿元、1.82亿元,整体呈下降之势。此外,公司红酒销售量从5288吨下降到了3202吨。
其次在深度分销模式下,洋河股份的产品渠道价格体系较为透明,销售规模扩大后,渠道利润变薄,部分对利润诉求较强且更有发展欲望的经销商往往容易发生脱网行为,改卖其他利润率更高的竞品。
与2018年洋河股份近万家经销商不同的是,尽管2019年公司没有提及经销商数量,但2020年报显示,洋河股份经销商已下降至9051家,同比减少1097家。
自2018年以来,洋河股份业绩增速也显示出了急剧缩减。2018-2020年,洋河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41.60亿元、231.26亿元、211.0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0.09%、-11.04%、-13.79%。
业绩失速的同时,洋河股份近三年账龄超过1年的重要其他应付款(经销商风险抵押金、经销商保证金)也在连年增长,分别为4.93亿元、6.32亿元、7.42亿元。对于该笔款项的连年增长,大概率是未能符合洋河股份约定目标的经销商正在增多。
总而言之就是,洋河股份正在告别持续增长的动力。自此,洋河股份也开始走上了不务主业的不归路。
从风格上看,早期的洋河股份投资风格相对保守,理财资金主要投向银行等稳妥渠道,虽然其收益较低,但保本无忧。
然而自2019年开始,洋河股份理财风格突变,开始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信托理财。2019-2020年,洋河股份分别投入了104亿元、121亿元购买信托理财产品。
关键是洋河股份所投信托理财资金,大多投入了房地产行业。截至2020年底,洋河股份购买了恒大相关信托产品11个,宝能相关信托产品2个,此外还包括万达、融创等总计42个信托产品,总金额高达约50亿元。
众所周知的是,今年以来地产行业频频暴雷,在此背景下,坐拥大量地产信托产品的洋河股份,无疑像极了捧着一堆“炸弹盲盒”的危险人物,不知道接下来哪一个盒子会拆出炸弹来。
10月26日晚,洋河股份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9.42亿元,同比增长16.01%。然而虽然营收数据表现亮眼,但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72.13亿元,同比增长仅0.37%。
对于增收不增利这一现状,财报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明细显示,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为-1.6亿元。
也就是说,在本报告期内,公司投资亏了1.6亿元。导致投资收益减少的直接因素是,公司持有的中银证券股价大跌。不过相比炒股浮亏,市场更担心的应该是洋河股份大量购入信托暗藏的暴雷风险。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洋河股份已有两个在2020年购买的恒大相关信托,将分别于2021年11月20日及29日到期,共计约2亿元,这或将成为悬在公司头顶最近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除此之外,截至2021年6月30日,洋河股份还持有31个信托产品未到期,总金额约32.6亿元。其中8个为恒大相关信托产品,涉及总金额约10亿元;相关信托产品还包括了阳光城、富力地产、融创等。
对于洋河股份而言,当巨额地产信托产品到期日步步紧逼,随之投资暴雷风险可能迎面而来,如今或许也是时候该警惕洋河股份暗潮涌动的巨大投资风险了。
9月19日下午,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成都传媒集团指导,每日经济新闻主办,以“万亿新局创享机遇”为主题的2022第七届中国酒业资本论坛暨中国酒业金樽奖颁奖礼在线上举行。龙头酒企代表、资本圈大咖、知名品牌战略专家、新兴酒业力量等汇聚一堂,共同擘
一、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坛老酒起封,香气随着酒精挥发,老手单凭香气就能分辨酒是哪来的,比如闻到酱香就想到贵州,闻到清香就想起山西。功夫再深一些,单凭酒香就能分辨出酒的品牌和年份。2003年,一种独特的酒香冲透了传统的白酒香型阵地,五年后,这种香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平安证券 张晋溢 王萌)一、洋河股份:领跑苏酒,门面担当 1.1 历史底蕴丰厚,首创绵柔味型 发轫于江苏,首创绵柔型白酒。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中国白酒之都——江苏省宿迁市,主营白酒的生产和销售, 是苏酒的门面
酒都宿迁,华光如梦。5月28日,洋河股份2022“中国匠造 梦想之光”封藏大典在宿迁举办。古朴的生态酒城成为背景,悠扬的歌声和清新的晚风奏响和弦,广阔无垠的夜幕画布上,匠心荟萃,梦想璀璨。随着封藏大典的正式启幕,洋河的宏伟新蓝图徐徐展开。此
最近,英国品牌评估机构“品牌金融”发布“2022全球酒类品牌价值榜”(Alcoholic Drinks 2022)。其中,洋河股份等中国10个知名酒企跻身“50大烈酒品牌”(Spirits 50),价值976亿美元,占比68.4%。据悉,B
白酒行业铁打的茅五,流水的老三,季军洋河股份正被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追平。2019—2021年,白酒行业在新一轮景气周期中大放异彩,各大名酒业绩与股价齐飞,被无数投资者追捧。行情景气中,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名酒均实现营收、净
央广网北京4月29日消息 4月28日晚间,洋河股份披露了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2021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3.5亿元,同比增长20.14%;扣非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3.73亿元,同比增长30.44%。
本文来源:创业圈 作者:黄宇昆文|黄宇昆从江苏、四川再到山西,用了近一周时间,洋河股份(002304.SZ)掌门人率团走进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汾酒深入交流,展现了洋河的大格局、大思路,向外界描绘了中国白酒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6月29日—
洋河股份。本报记者 吴薇 摄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金度在白酒上市公司中,洋河股份似乎成了“软柿子”,不少企业都想将其第三的位置挑落马下。目前来看,洋河股份(002304.SZ)地位稳固,近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
秋糖前夕,天津最知名的地标建筑天塔为“梦之蓝M6+”点亮。夜空中,一抹梦想蓝与星空交相辉映,向这个城市诉说着:洋河来了!对于洋河人来说,这是一次异常忙碌的盛会。无论是洋河展馆内的人头攒动,还是双沟论坛的备受关注,都在传递着同一个信号:“双名